近年来,国开行陕西分行把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按照“三融”(融资、融智、融制),“四到”(易地扶贫搬迁到省、基础设施到县、产业发展到村(户)、教育资助到人)的思路,全方位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7年,该行发放扶贫贷款240亿元,累计发放370亿元,受益贫困人口670万人。
该行的扶贫工作受到陕西省委省政府多位领导的批示和肯定,并在人行西安分行开展的金融机构支持扶贫开发季度考核中获得金融机构第一名的好成绩。
坚持党建统领 饱含真情扶贫
国开行陕西分行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激励全体员工树立“天降大任”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中。该行成立了脱贫攻坚专项工作小组,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层层夯实责任;通过支部特色党建活动、选派扶贫专员、开展定点帮扶等多层次安排,引导员工用真心、用诚心带动贫困户想脱贫、想致富,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该行积极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省级层面的制度设计,按照省级投融资主体“统一贷款、统一采购、统一还款”的融资模式,向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授信437.5亿元,目前已完成46.65亿元贷款发放。其中,2017年发放贷款16.65亿元,覆盖了全省56个国定贫困县和有易地搬迁任务的97个县区,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难点和短板,国开行陕西分行积极支持改善贫困村面貌。目前,已向全省51个贫困县承诺贫困村基础设施贷款195.39亿元,累计发放125亿元。其中,2017年发放90亿元,惠及全省4295个贫困村、510万人;建设2.3万公里村组道路、1537个校安工程项目,解决251万人的安全饮水和3566个贫困村的环境整治问题。
建立扶贫脱困长效机制
国开行陕西分行坚持因地制宜开展产业扶贫工作。2017年,该行向中小企业、农村合作社、旅游、煤化工等扶贫项目发放贷款64.8亿元。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展产业扶贫,通过签订帮扶协议、解决就业等形式进行扶贫带动,向陕煤、延长、有色、陕建工等企业发放扶贫贷款62亿元。同时积极搭建以省供销集团为龙头的省级产业扶贫机制,目前合作额度30亿元,已发放贷款0.43亿元,支持8个贫困县11家龙头企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000户。该行还与京东集团联合打造“开发性金融+电商”扶贫模式,荣获中国普惠金融大会“2017年度普惠金融优秀案例”。运用“四台一会”机制促进产业扶贫,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2.6亿元。
教育扶贫是国开行陕西分行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该行自2007年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以来,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82.5亿元,支持135万人次的贫困家庭大学生,贷款支持人数及发放金额在全国名列前茅。今年向10.9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助学贷款达7.4亿元,助力莘莘学子“圆梦”大学。
该行把将支持创业、促进就业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路径,与安康发展投资集团、阳晨现代农业等公司签订开发性金融支持返乡创业促进脱贫攻坚协议,发放返乡创业贷款1.5亿元,支持返乡创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返乡创业示范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项目,预计可带动6000名贫困群众脱贫,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高度肯定。陕西省安康市被确定为全国返乡创业促精准扶贫示范点。
另外,国开行陕西分行还与江苏分行、江苏省和陕西省的发展改革委共同签署了《苏陕扶贫协作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协调优势和开行融资融智融制优势,共同支持贫困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教育发展、民生改善等。主动加强资源对接和信息共享,积极推动合作项目落地,目前已实现首个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贷款承诺1600万元。
“融资融智融制”相结合
国开行陕西分行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编制了《陕西省“十三五”脱贫攻坚系统性融资规划》和宁陕县、宜君县、印台区等重点贫困县脱贫攻坚融资规划。联合省移民办、移民集团对贫困地区500余名干部开展扶贫业务及金融技能培训。做好分行定点扶贫村汉中市南郑区阳春镇苇池村扶贫任务,为南郑区发放贷款3.14亿元,向苇池村捐赠资金20万元,用于该村修建乡村道路。建立“开行+政府+龙头企业+村级合作社+贫困户”的定点帮扶模式,向陕西竹园集团发放贷款300万元,支持企业与苇池村签订收购协议,带动全村61户贫困户129人增收脱贫。
“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我行下一步将继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力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通过资金支持、机制建设、产业带动、教育培训等多种途径,不断激发贫困地区发展潜力和贫困群众脱贫动力,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新的贡献!”国开行陕西分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